close
以前類似的展覽也辦過,那麼這次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展覽的主辦、承辦方都是“重量級”的。本次展覽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這麼多專業機構操辦的展覽,質量十分有保證。
其次,展覽的手段多種多樣。本次展覽運用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作品實物、工具、原材料、文字、圖片、圖表、檔案、出版物、音頻視頻、現場互動體驗等,充分展示河南傳統美術的“美”與“魅”。
再次,展覽的內容豐富多彩。本次展覽主展部分按照傳統美術的技藝特點和類別設計展線,主要分為七個板塊。
“塑”:主要展出河南風情泥塑以及傳統泥玩具如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淮濱小叫吹等。
兒子來電,李亞偉
“剪”:主要展出陜縣、靈寶、洛寧、魯山、輝縣、禹州等地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剪紙作品。
陜縣地坑院,朱秀雲
“烙”:主要展出南陽葫蘆烙畫和濮陽麥稈畫等有“溫度”的項目。
麥稈剪貼老虎,聶遠征
“繡”:主要展出幾位汴繡國傢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代表作。
汴繡《虢國夫人遊春圖》,韓玉琴
“拓”:主要展出河南木版年畫中最具代表性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和滑縣木版年畫。
滑縣木版年畫戲滴雞精團購曲扇面,耿建社
“雕”:主要展出鎮平玉雕、水晶雕刻、古沉木雕刻等雕刻精品。
獨山玉“花好月圓”,仵海洲
在展覽的尾聲還介紹瞭河南傳統美術的歷史、特點以及懷孕滴雞精保護和傳承現狀,並通過近百位代表性傳承人肖像簽名照展示,充分體現非遺傳承以人為本的理念。
為瞭辦好這次展覽,各方也是費盡心思,爭取做到亮點不斷。
一是此次展覽精品眾多,全部展品均是從近700項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中精挑細選,都是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品力作,很多作品在省內首次展出。
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實現瞭我省人類非遺代表作零的突破,為此,洛陽孟津九零後剪紙傳承人專門創作瞭一套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剪紙作品,通過這些剪紙作品展現瞭中原百姓在不同節氣裡的生產、生活場景,此外,主辦方還邀請省內知名書法傢為每個節氣剪紙題寫瞭諺語,可謂是珠聯璧合。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暢楊楊
這次展出的汴繡作品中,有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十米長卷很特別,作品由國傢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素花精心創作,它以北宋張擇端的同名畫卷為藍本,創造性地使用多種針法,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完美呈現瞭這幅宏偉畫卷。這幅作品長達十米,一般都是展出局部,而此次展覽將十米長卷的清明上河圖全景展示出來,實屬不易。
汴繡《清明上河圖》,王素花
木版年畫的展示,集中瞭朱仙鎮木版年畫和滑縣木版年畫的代表作,並有珍貴的老刻版同時展出,特別是對木版年畫制作流程的現場展示,會讓觀眾對木版年畫有更深入的瞭解。
朱仙鎮木兒童雞精推薦版年畫印制流程圖
這次展出的還有非常貴重的玉雕和水晶雕刻作品。鎮平玉雕的國傢級代表性傳承人仵海洲,工藝美術大師、水晶雕刻傳承人仵應文都是業內頂尖級大師,此次展出的每件作品都技藝精巧,耗時費工,精妙絕倫。
水晶佛像,仵應文
二是此次展覽充分考慮觀眾的感官感覺,強化瞭視覺沖擊力設計。
以淮陽佈老虎項目為依托,200個小佈老虎將組成一面老虎墻,由一位近兩米高的巨型“佈老虎王”率領;以浚縣泥咕咕泥塑項目為依托,一百對紅黑胖斑鳩將“飛”上墻。這些項目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也為觀眾設計出拍照留念的背景。
黑剪紙場景復原。紅色剪紙大傢見得多,可黑剪紙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在聞名全國的陜縣地坑院裡,仍保留著這一古代的尚黑習俗,為瞭充分展現這一珍貴的遺產,此次展覽把陜縣地坑院窯洞場景進行瞭復原,相信會讓觀眾眼前一亮。
另外,在滴雞精比較展廳入口處懸掛瞭眾多的洛陽宮燈和鄭州香包等作品,為觀眾營造瞭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觀賞氛圍。
三是此次展雞精何時喝覽設置瞭豐富的現場互動體驗環節。
在6月9日、10日“遺產日”期間,在藝術館一樓共享大廳將集中舉辦傳統美術現場展示,近20個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親自到場和觀眾互動體驗,如朱仙鎮木版年畫、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嵩山泥人劉、陜縣剪紙、孟津剪紙、吹糖人、香包、汴京燈籠張、虎頭鞋虎頭帽、方城石猴、南陽烙畫等,傳承人將進行現場制作,並邀請觀眾親自動手體驗。此次展覽還將在周末時間安排傳統美術教育課堂,屆時將邀請非遺傳承人帶著大傢一起捏泥玩、紮燈籠、做剪紙、塑面人等。除瞭這些讓觀眾參與的互動體驗外,展覽還設置瞭“把美帶回傢”——傳統美術作品及衍生品售賣區,讓觀眾把自己喜愛的傳統美術作品帶回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